皮皮小说网 > 其他类型 > 李世民家事秘史李世民李渊 全集
其他类型连载
直到唐高宗上元三年(676年),郑观音因疾病缠身,悄然离世,享年七十八岁。李治随后下令,让这位伯母与伯父合葬,使得夫妻二人在离世后终得以团聚。李世民在铲除大哥与四弟的所有男丁后,对女眷却表现得相当宽容,因为她们对他的地位并无任何威胁。那么,李世民的这位大嫂究竟凭借什么资质,能够成为大唐历史上的首位太子妃呢?郑观音出身于北朝的名门望族,家世背景极为显赫。她的父亲郑继伯曾在北齐与隋朝担任高官,官至开府仪同三司、金紫光禄大夫及括州刺史。他与同朝为官的唐国公李渊交情深厚,因此两家结成了秦晋之好。隋炀帝十年(614年),年仅十六岁的郑观音嫁给了二十六岁的李建成。李唐王朝建立后,李建成作为嫡长子被李渊册封为太子,而郑观音作为李建成的正妻,也顺理...
主角:李世民李渊 更新:2024-10-09 19:08:00
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
男女主角分别是李世民李渊的其他类型小说《李世民家事秘史李世民李渊 全集》,由网络作家“升子山”所著,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,本站纯净无弹窗,精彩内容欢迎阅读!小说详情介绍:直到唐高宗上元三年(676年),郑观音因疾病缠身,悄然离世,享年七十八岁。李治随后下令,让这位伯母与伯父合葬,使得夫妻二人在离世后终得以团聚。李世民在铲除大哥与四弟的所有男丁后,对女眷却表现得相当宽容,因为她们对他的地位并无任何威胁。那么,李世民的这位大嫂究竟凭借什么资质,能够成为大唐历史上的首位太子妃呢?郑观音出身于北朝的名门望族,家世背景极为显赫。她的父亲郑继伯曾在北齐与隋朝担任高官,官至开府仪同三司、金紫光禄大夫及括州刺史。他与同朝为官的唐国公李渊交情深厚,因此两家结成了秦晋之好。隋炀帝十年(614年),年仅十六岁的郑观音嫁给了二十六岁的李建成。李唐王朝建立后,李建成作为嫡长子被李渊册封为太子,而郑观音作为李建成的正妻,也顺理...
李世民在铲除大哥与四弟的所有男丁后,对女眷却表现得相当宽容,因为她们对他的地位并无任何威胁。
那么,李世民的这位大嫂究竟凭借什么资质,能够成为大唐历史上的首位太子妃呢?
郑观音出身于北朝的名门望族,家世背景极为显赫。
她的父亲郑继伯曾在北齐与隋朝担任高官,官至开府仪同三司、金紫光禄大夫及括州刺史。
他与同朝为官的唐国公李渊交情深厚,因此两家结成了秦晋之好。
隋炀帝十年(614年),年仅十六岁的郑观音嫁给了二十六岁的李建成。
李唐王朝建立后,李建成作为嫡长子被李渊册封为太子,而郑观音作为李建成的正妻,也顺理成章地被封为太子妃,成为了大唐历史上的首位太子妃,荣耀无比。
从郑观音的墓志铭中,我们可以窥见她非凡的气质与风貌。
她天生丽质,被赞誉为“程云荐彩,喻日摛华”,意指她的美貌如同彩云般绚烂多彩,又如日光般璀璨夺目。
她的举止端庄优雅,宛如明月照耀在星河璀璨的夜晚;她的姿态柔美婉约,则似和风轻拂过桃李芬芳的小径。
此外,她性情温良贤淑,对待李建成的五子六女,无论嫡庶,都一视同仁,关怀备至。
她的贤德与母爱,堪称当时社会的楷模。
命运却对她极为不公。
在二弟李世民发动政变,杀死她的丈夫和儿子后,郑观音的生活陷入了无尽的痛苦与孤寂。
她整日以泪洗面,悼念亡夫,同时抚育幼孤,生活的艰辛难以言表。
很难想象,这样一个温顺柔弱、风情万种、惹人怜爱的女子,在命运发生如此巨变后,是如何面对二弟李世民的强权统治,甚至在公公李渊都无法保护她的情况下,如何在深宫内院里苦苦熬过五十年的漫长岁月。
人们或许会好奇,同样是未亡人,为何李世民只收纳了弟媳杨氏,却对嫂子郑观音网开一面?
是因为她年华老去,
是以嫡次子的身份继位的。
关于立谁为太子的问题,朝廷内部仍然存在争议。
大致分为两派:一派支持嫡次子李泰,另一派则支持嫡三子李治。
李世民本人更倾向于立李泰为太子,认为他具备成为皇帝的资格。
褚遂良和长孙无忌两人站了出来挡路,褚遂良原本是太子李承乾的亲信,他反对立李泰为太子,理由是李承乾的谋逆行为与李泰有关。
如果陛下废长立幼,天下人都会认为李泰夺嫡是陛下默许的。
这样一来,皇子们争位的情况只会越来越激烈。
李世民听了褚遂良的话后,感到心惊肉跳。
这时,长孙无忌又补了一句,说立嗣既是国事又是家事,应当寻求两全其美的解决方案。
如果陛下立了李泰为太子,那么他当了皇帝后,很可能会对废太子及其后代斩草除根。
这句话让李世民眼前一黑,因为他自己当年也是这样做的。
李世民陷入了左右为难的境地。
九子李治虽然温顺文静,但优柔寡断、处事不果敢,似乎并不是做皇帝的材料。
正在他犹豫不决之际,李泰自己却做出了一个致命的错误决定。
他痛哭流涕地对父亲说:“父皇不要担心骨肉自相残杀,我发誓在临死前一定把皇位让给弟弟李治。
如果父皇不相信我,那我就把自己的儿子都杀了以明志。”
李世民听了这话后很感动。
在朝廷议事时,当李泰的这番话被公开后,褚遂良却扑通一声跪在地上说:“陛下,如果一定要立魏王为太子,那就先安置好晋王李治吧。
一个连自己儿子都能杀的人,怎么可能对手足留情呢?”
这一番话让李世民彻底清醒过来。
经过这一番折腾后,李世民彻底放弃了立李泰为太子的念头,将他迁往偏远山区进行“幽闭”并降低了他的封号。
李泰在被关押后郁闷而死,年仅35岁。
虽然李世民断定软弱的李治难以担当大任,但他也明白立李泰为太子的话,李承乾和李治都会遭遇不幸。
立李治为太子则能保全他的三个嫡子。
然而令他没有想到的是,李治竟然把武则天培养成了女皇帝。
虽然最终保全了两个嫡子,却害了整个李唐
网友评论
最新评论